。
她觉得江叙应该学习下交流的艺术。
应该是没什么人给他发过单一个问号。所以他大概也不知道这对一个一心求助,毫无害人之心的小女孩来说,有多恐怖。
林向晚决定忽略掉江叙这条没提供任
何帮助的消息。她在手机上输入:【你脑洞真大,是我老师。】
张时禹:【那可以带点茶叶什么的吧,我爸就挺喜欢喝茶。】
这主意不错。
想到文人,总会不自觉将其与茶连接在一起。
看来,张时禹正经的时候确实是个好帮手。
林向晚回了谢谢,表示会认真考虑他的提议。
然后,她打开购物软件,搜索茶叶。
前几个出来的都是百元内的,她虽然对这方面不太懂,但也知道,不会是什么品质很好的。先暂时退出,在网上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这一查才知道,茶叶的价格区间实在是太大了,好点的甚至上万元一斤。
她实在拿不准主意。太好的不能送,太差的对于经常喝茶的人来说也送不出手。
纠结了好一会儿。
林向晚决定曲线救国,送茶具不就得了。
有了这个想法,实施起来就容易很多,茶具的价格便宜不少。而且不嫌多,可以随时更换,那么她也不用送太贵的。
又想到,赵文君有个女儿,女儿一家都在国外,老两口平时的生活没那么丰富多彩。也因此,林向晚并没有选择千篇一律的典雅中国风。
她看上了一套略带可爱气质的茶具。
乳白色上泛着浑然天成的光泽,壶身和杯壁印着可爱软萌的大熊猫。虽然不是十分名贵,但一定是别具一格、独出心裁的。
解决完这件事,林向晚心安地放下手机。
她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电脑屏幕上的文献才看了一半。因为这个小插曲,她才反应过来下午两点了,自己的眼睛已经连续工作一早上了。
肚子“咕噜咕噜”响了几声,传来饿了的信号。
林向晚走到厨房,冰箱里,一个椭圆鸡蛋独住大单间。她拿出来,又在橱柜里找到了半个月前剩的最后半包挂面。
煮面的间隙,她接连打了几个哈欠,想起了桌上没喝完的半杯咖啡。又走回房间,拿起杯子抿了两口,入口的瞬间,她的眉头皱成一团。
常温的咖啡是真难喝!
哪怕是她这个经常把咖啡当水喝的人,每次尝到这个口感,也忍不住想骂一声。
忍着喝了几口,桌上的手机响了声。
林向晚拿起来,边往厨房走边打开。
江叙:【提你爸干啥?】
面条还没熟,林向晚用筷子在锅里搅和了几下,开小火,把鸡蛋打进去。
在这个过程中,她一直在想江叙这句话。
还是一如既往的,让人云里雾里。
她右手还拿着筷子,用左手翻了翻前面的聊天记录,视线定格在张时禹说的那句“我爸就挺喜欢喝茶。”再往上翻,张时禹问她是不是要“订婚见家长了”。
林向晚不自觉地咬住了手里的筷子,有点走神。
她试图重新分析了一下这个情况:张时禹怀疑她要送礼物的长辈,可能是她对象的父母。然后,他推荐了茶叶,并提出他爸爸就很喜欢喝茶。
这样乍一看。
还有点像,林向晚要见的长辈是张时禹父母?
锅里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林向晚回过神来。白色蛋清浮了满满一层,快要溢出来,她放下手机,赶忙关了火,把面条捞进碗里,放了点调料。
坐到客厅的餐桌上,林向晚才又打开手机看。
张时禹回了个无语的表情:【我打个比喻啊,一般年纪大点的都喜欢喝茶。】
林向晚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慢悠悠地吃了两口面。
江叙没再回。
关掉手机,她摇了摇头。
她肯定是这些天被张时禹传染了。
居然,
也变得这么喜欢脑补。
-
吃饭当天。
临港市的春天从调皮般从墙角冒出个头,但空气里仍有些还未褪去的凉意。
林向晚穿了件低领灰白毛衣,扫了两眼衣帽架上的围巾,江叙暴力扯毛巾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她最后选了条淡蓝色的,提着茶具礼盒出了门。
赵文君家在学校里的教师楼。
不算太远,林向晚提前出门,走过去时间差不多。
她站在小区门口等红绿灯,包里的手机铃声闷闷传来。翻找了两下,从最底部掏出来,看到了屏幕上的名字。
恰好是绿灯,林向晚跑着过了马路,到了对面才接通,喘气道:“老师,我已经在路上了。”
赵文君不好意思说:“向晚啊,我刚准备和你说,你先别过来。你还记得上次在超市碰到的那个学长吗?他定了地方,我们现在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