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节 (第2/3页)

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朱翊钧一下子就被文章中描写的进屋抓住了注意力,这是一处书斋,笔者与祖母、母亲曾经在此处生活的趣事。

文章最后的部分是几年之后补上的,笔者怀念与妻子的相处时光,后来他的妻子亡故,他常年在外,便也鲜少回去。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文章娓娓道来,清淡而质朴,却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份对故去亲人深重的情感。

朱翊钧虽然年纪小,阅历少,但那种缅怀至亲的心情他能感同身受,在他心中,也有一个回不去的“南阁子”。

不需要见到作者本人,看完这篇文章朱翊钧就能猜到他是谁。

这个人叫归有光,朱翊钧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在嘉靖四十四年的殿试上,太史诸大授将他推荐给了另一位考官。

后来,他又听说,这个人其实是由徐渭推荐给诸大授,还夸他是当代欧阳修。

他年近六十才高中进士,一直外派做官,后经高拱和赵贞吉推荐,升为南京太仆寺寺丞,李春芳欣赏他的才华,又将他留在内阁,掌制敕房,修《世宗实录》。

事情就是这么奇妙,那一年徐渭作为李春芳的门客,看到归有光的文章,一时忘了赴诸大授的约,最后,却是因为得了李春芳的赏识,留在内阁。

一个殿试考了三百多名的三甲进士,稍微富庶一些的县城知县都轮不上他,他却在短短几年干到了内阁,最神奇的是,被高拱、赵贞吉、李春芳三个水火不容的阁老同时举荐。

徐渭盛赞他是当代欧阳修,不是没有道理。

“参见太子殿下!”

朱翊钧转过身来,归有光俯身要拜,却被他一把搀起:“先生免礼。”

他又举起手中文章:“这篇《项脊轩志》是先生所作。”

归有光应道:“是臣早年所作,正要寄给好友。”

“写得真好。”朱翊钧却把文章叠起来,竟是递给了身后的冯保,“你再写一份寄给朋友吧,这份我想带回去再读一读。”

归有光受宠若惊,又要谢恩,朱翊钧却摆了摆手,说起正事:“我要寻一封嘉靖二十七年的诏书,马先生说存在西小房,先生帮我找找。”

说话间,他余光一扫,捕捉到外面院子有个熟悉的女身影——张居正回来了。

“先生找到之后,让我的伴读誊抄一份。”话音刚落,他已经大步走出了西小房。

“张先生!”

张居正平日总是一脸严肃,尤其在宫里,今日却有些不同,见了朱翊钧,竟是上前一步,轻声在他耳边道:“殿下来得正好。”

“噢!”朱翊钧眨眨眼,“哪里好?”

张居正神秘一笑:“殿下爱热闹,今日正巧有热闹看。”

“什么热闹?”

“一会儿就知道了。”

第章 有人通知张居正,……

有人通知张居正,会揖马上开始,请他过去。

张居正对朱翊钧说道:“殿下请。”

朱翊钧惊讶道:“我也去吗?”

张居正笑道:“殿下也该对内阁有所了解。”

所谓会揖,就是每月初一、十五,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到内阁拜见各位大学士,以汇报工作的名义,让各位阁老了解近来朝中的舆论风向。

不过今天的会揖还有一个特别安排——今年的新科进士在各部的观证期结束,已经分派到各地上任,留在京城的,年轻的给事中和御史今日第一次拜见阁臣。

朱翊钧和张居正一起进去的时候,几位阁老已经陆续到齐了,朱翊钧打眼儿一扫,还差一个人没到。

朱翊钧有预感,张居正跟他说的热闹,很有可能和这个没到的人有关。

屋子里人多,除了内阁几位大学士,还有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众人相互寒暄,年轻的官员忽略李春芳这个名义上的首辅,首先拜会高拱这个实际上的首辅。

就算刚踏入仕途,这些大臣也个个都是人精,谁是皇上跟前的大红人,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

朱翊钧走在张居正的身后,进去之后,就闪身站到了一根柱子后面,尽量不引人注意。大家回过头来的时候,只看到张居正,却没人留意他。

“人到齐了,那咱们就开始吧。”

说话的是高拱,他一开口,全场都安静了下来,颇有些“这里由我做主”的气势,其他人都得靠边站。

朱翊钧躲在柱子后面,视线穿过人群,看向最前方。李春芳、赵贞吉一言不发,表面看着喜怒不形于色,眼中却流露出“看不惯他又干不掉他”的憋屈。

几位阁老落座,最边上那把椅子却空了出来,有人在窃窃私语:“殷阁老今日怎么没到?”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脚步声,朱翊钧转过头,那人从外面走进

最新小说: 仿生人会有数字爱情吗 重生之江林嘉树 我哥好像有点变态 结婚后被迫上热搜[娱乐圈] 包 养的关系 纯白爱恋+番外 醉歌行 八十年代公主纪事+番外 国家要我直播养白虎+番外 作为一名神助攻 让反派失业的一百种方法[穿书] 他的小暖星 红莲劫 男主他被老鸨拐跑了+番外 八十年代阮家小馆 穿进虐主文后(虫族) (综漫同人)我的弟弟们都不正常+番外 攻略小公主的三步骤+番外 别太弱,别招惹,宫女发怒能复国/权上无声+番外 被迫献身疯批弟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