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沙陀之乱(上) (第1/2页)

李克用占据了云中之后,他的老子李国昌,心里开始动起了歪点子,那就是看看有没有机会让他们一家占据两个藩镇,那么以后他们沙陀族在代北就是顶尖豪门,第一势力。

但是他也知道,这个过程肯定是很难得,大唐皇帝绝对不会让沙陀族在代北一家独大,所以具体怎么操作还是要费脑子的。

而他做的第一件事件事就是给大唐皇帝写封信,信里说:“大同防御使这个职位还是要赶紧定下来,拖久了不利于云中的长治久安。而且要是陛下你把人选定好了,但是李克用不愿意,你放心,我亲自带着兵去讨伐李克用,好好收拾那个小兔崽子。”这封信表面上主要就是表忠心,然后顺便提下一下大同防御使的空缺。

而唐朝皇帝和那些大臣都觉得李国昌这一次表现不错,而皇帝正准备去劝劝李克用让他消消气,然后给个官做。这个时候见到了李国昌的书信,觉得儿子一定是要听老子的话,所以觉得这一次劝谕肯定是没问题了。

急忙选好了宣慰使支祥,还有新任大同防御使卢简方,准备让他们出发。再给李国昌的回信中,用词也比较讲究,批评的话也没说,就是让李国昌转告他儿子李克用,等到宣慰使支祥去的时候,不用多礼,好好跟着新领导卢简方混,对于李克用等人的安排都会让他们满意的,所以年轻人都不要冲动,有事好商量。

这一封回信,李国昌和李克用都没有任何的回复,准确的是说没有用语言来回复,他们直接用的就是行动。

而且我们分析一下,从一开始李国昌提醒皇帝大同防御使的空缺包括表忠心,这都表示李国昌的心里还是比较希望李克用拿到大同防御使的职位的。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皇帝和朝廷的态度,他们有话并没有直接给李克用传谕,而是让李国昌转告,这里面有两个可能,一个是朝廷对于李国昌比较信任。第二个就是朝廷觉得让李国昌转告比他们直接传谕效果要好,也就是说朝廷对于自己地位以及对于李克用的影响、震慑能力不自信。

对于朝廷的任命卢简方为新的大同防御使这件事,李克用的态度就是不配合,对于宣慰使支祥,更是爱理不理。

这让卢简方和支祥都很难办,但是支祥还好说,就是一个宣慰使,并不是李克用的直管领导。至于是不是李克用做防御使,对他而言差别并不是很大。

但是卢简方不行,他还要在这里开展工作,可是李克用带着他的那一帮人都不配合,卢简方完全被架空了。

卢简方按照现在的说法属于空降干部,他在地方不能开展工作,那么就只能找他的老板,那就是皇帝。皇帝一看李克用这个人也强悍,他要是不合作,卢简方基本上捞不到什么便宜。反倒是有危险。

所以皇帝也忧愁,但是不久,有个人或许的事皇帝本人,想了个奇思妙想的主意,那就是把卢简方调为振武军节度使,让当时正在做振武军节度使的李国昌去做大同防御使。到那时候,李克用的顶头上司是他的老子,自然要乖乖的配合。

这个计划,如果仅仅是用来纸上谈兵的话,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可是一旦到了实践中,就变得破绽百出,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当时朝廷是多么的天真!

恩,没错,这样的主意,只能说得上是天真。他们根本没有看到李克用霸占云州,李国昌上书的真实内涵。

李克用私自发兵围攻占据云州,这是冒很大风险的,冒着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双重风险,但是如果说风险和收益不对等,那么估计谁也不愿意。

而李克用占据了云州,就是待价而沽,他已经冒险成功了一半了,只要是朝廷给个好价钱,那么他就愿意放手不干,不再冒险。但是要是朝廷不愿意给他满意的报酬,那么他们的冒险之路只能继续下去。

而李国昌作为振武军节度使,他本来就占据一个藩镇,现在有机会让他的儿子也占据一个藩镇,这样的好机会他绝对不会放弃。而朝廷的做法也就是那个异想天开的主意却是一点好处不给,直接给李国昌换个地盘,可以说是一箭三雕。

第一个好处,李克用这个不稳定因素处理掉了。第二个好处,李国昌在振武军这个不稳定因素也解决了。第三个好处,虽然经历了李克用兵变,但是朝廷控制的地盘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从云中变到了振武军辖区。

但是这个一箭三雕的主意,李克用和李国昌,都不愿意执行,李国昌本来的意思只要是朝廷乖乖的把大同防御使给他的儿子,他也不跟着搀和,但是现在皇帝竟然让他去大同做防御使,就算是没有他儿子李克用现在的优势,他都不愿意去做大同防御使,现在更是不愿意,反而觉得政府把他们当做傻子看待很生气。

李国昌一把火烧了皇帝的诏书,然后把他身边的监军也杀了,随后公开发表声明坚决不接受卢简方担任振武军节度使这一任命。

而卢简方这个人也不知道是吓的,还是年老体衰一路上颠簸受不了,反正是还没有到地方,就死了。

李克用和李国昌父子,既然已经决定不接受朝廷的任命,那

最新小说: 妹妹的诱惑gl(纯百,骨科) 改嫁三叔(h) 龙婿归来 皇后命 《觊觎(女S男M,np)》 婚婚如约 火葬场助理如何沉浸式吃瓜 初恋时差 臆想替身 小白兔替身的千层套路 前男友日记 谁在修罗场搞纯爱 时空秩序管理局 你别再装啦 我家男主才不会这么软萌 心急如焚的金手指 废柴小姐她总想作死 钻石世家 中外历史 一岁的小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