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投降的,但是此时西川军却节节败退,很快就失去了不少阵地。
孟知祥急忙通知赵廷隐亲自出战,希望能够挽回败局,但是赵廷隐出动了三次,却都是失败,此时董璋董传军的士气越来越旺,孟知祥心里有点害怕了,他只要要是这一战失败了,他的成都就危险了。
随后孟知祥冲下山坡,指挥一直在后方的军队冲了上去,这一支军队早看着前面溃败心里不满了,而且他们还是在孟知祥的带领下冲上起的,看着自己的大帅在前面一个个自然是更加的卖力。
孟知祥的出场瞬间改变了局势,董璋军队大败。
董璋起的要死,捶打着胸膛大吼:“我的亲军全没了,以后还能依靠谁啊。”
无奈之下董璋带着几个侍卫仓皇逃离在战场上打仗的东川兵看他们的主将都跑了,他都跑了,跑不掉的就投降了,反正这年头给谁卖命都是为了一口饭吃。
孟知祥不准备放过董璋,又派人去追杀董璋,一直追到了汉州城,但是董璋根本不敢在城里停驻,至于追杀董璋的那些将士则在城里抢东西去了,也不追杀董璋了。
因此董璋才能保住一条小命跑到了梓州城里,之前劝他不要出征的那个部下见到了董璋就问道:“大帅带着大军出征,为啥现在就十多个人回来啦。”
董璋这时候只能是泪流满面,就像是小媳妇一样,哭的说不出来话。等过了一会董璋安定下来正在好好吃饭,结果就听见外面乱哄哄的,知道不好了,于是就拉着媳妇就跑。
原来当初劝他不要出征的那个部下和董璋的侄子联合起来要造反了,他们抓住了董璋和他的儿子们,全部杀死了,封闭府库,开城门迎接西川军接管梓州。
在这不要说那个部下不忠诚,本来他就不赞同进攻西川,现在失败了,梓州城没多少兵,防不住,早晚还是失败,要是败了他这个不主战的人还要为董璋赔上性命,不值得,所以他造反我觉得还是情有可原的。
本来按照规矩,战场上谁的功劳最大,谁就能成为打下来的地盘的节度使,所以拿下了东川之后很多人都觉得赵廷隐这是要做东川节度使了,但是驻守在遂州的大将李仁罕不满意,他也想到东川混个节度使当当,结果他和赵廷隐互不相让,闹了起来。
最终无奈之下,孟知祥只好自己兼任东川节度使,让他们两个都不做,这样谁也都不会不满意了。随后又割出来了几个州重新设了一个镇所交给赵廷隐。
但是赵廷隐还是很生气,他曾经要求和李仁罕单挑,谁赢了谁就去梓州做东川节度使,最终为了不节外生枝,孟知祥还是劝住了他们。
这样一来孟知祥最终成为了两川节度使,蜀地全部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于是他也不满足做一个节度使了,他要做蜀王。
但是此时的李嗣源还活着,孟知祥不敢乱搞,更不敢自立为王,毕竟李嗣源的威名还是很大,但是此时的李嗣源已经没几天好活了。
只要是李嗣源活着,孟知祥就要按照规矩来,不久他上表要求封为蜀王,李嗣源对此呵呵一笑就同意了,并没有在这一点上为难他,毕竟孟知祥已经占据了蜀中。已经具有了割据的势力和能力。
不久李嗣源死了,李从厚继位,李从厚咱们前面已经了解过了。能力一般,性子仁厚,在孟知祥眼里这个小家伙在后唐可开展不了工作。
他曾经对身边的人说:“朝中到处都是小人,大乱不远了,我们等着看就行。”
李从厚在孟知祥等人的眼中根本没有任何的威胁,也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而且朝政被那群大臣们玩的正热闹,又是想要弄掉石敬瑭,又是想要干掉李从珂,一片热火朝天,倒是没人敢来触孟知祥的霉头。
所以不久孟知祥和他的属下们觉得时机成熟了,就准备称帝了,但是他这一次还是比较低调的,没有王建称帝的时候那么浮夸,他没有瑞兽,没有大张旗鼓,没有异象,没有任何乱七八糟的事情,直接就是宣布登基称帝,建立第二个蜀国,史称后蜀。
孟知祥是十国做皇帝最短的一个,奋斗了一生,但是做了一年的皇帝就死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