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节 (第1/3页)

“一个,两个,三个……”

王安在廊下候着,问道:“殿下在数星星?”

“我在数,今晚有几个娘娘去我父皇的寝宫。”

“……”

这话王安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要不,您还是下来吧。”

他话音刚落,朱翊钧就落到了他的眼前,打了个哈欠:“我困了,睡觉。”

八月二十七日是孔子诞辰,隆庆明皇太子祭祀孔庙。

这次祭祀孔庙有些特殊,经过几位大臣的奏请,隆庆降旨,准予薛瑄从祀孔庙。

这是大明建立至今,第一位从祀孔庙的儒学大家,称其为“先儒薛子”。

朱翊钧曾经看过薛瑄的事迹,他无心科举,却因父亲是一县教谕,若该县长期无人中举,教谕就得被流放到边关服役。

为了不让老父亲流放边陲,无奈之下,薛暄只得参加乡试,却考中头名解元,翌年赴京参加会试,又考中了二甲,从此走上仕途。

后来,因得罪奸宦王振,差点被处死,后削籍为民,景泰元年复官,至天顺年间,入阁辅政,本是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却被英宗这个平庸之辈蠢到了,致仕返乡,潜心治学。

他所著的《读书录》《理学粹言》《从政名言》《策问》《读书二录》都在朱翊钧的书单里,还没来得及读。

因为薛瑄从祀孔庙,这次祭祀的礼仪会多出许多环节,格外繁琐。提前好几日,礼部就派人来教朱翊钧礼仪。

朱翊钧平日在隆庆跟前不拘礼节,但每到大型典礼,他的礼仪总是严谨而规范,每一处细节都做到教科书一样标准,让纠仪御史挑不出半点毛病。

祭祀结束之后,朱翊钧从通天冠、绛纱袍换上一身常服。

他让官员们自行散去,他打算去国子监看看,随后再返回宫中。

冯保等人陪着他在孔庙周围转了转,走进后面一间殿宇,朱翊钧忽然指着一处说道:“大伴你看!”

冯保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那里陈列着一排石头,高曰二尺,宽一尺多,呈圆柱形。

“咦,这是什么?”朱翊钧跑过去,蹲下来仔细看,“这上面还刻了字。”

冯保跟在他身后,凑过去一看,震惊道:“这,这是……”

朱翊钧接口道:“有点像鼓,石头做的鼓。”

“没错,就是石鼓,陈仓石鼓。”

第章 “陈仓石鼓?”这……

“陈仓石鼓?”这涉及到了朱翊钧的知识盲区,“那是什么东西?”

陈炬在他另一边蹲下来,指着石鼓上的刻文问朱翊钧:“殿下知道这是什么文字吗?”

朱翊钧仔细看了看,笑道:“是篆文。”

冯保说道:“是的,这是大纂,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文字,讲述的也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往事。”

朱翊钧狐疑的看着他:“它写了什么,你说给我听听。”

“讲的是秦国国君游猎之事,捕鱼、狩猎、修路、种树,还有祭祀。”

朱翊钧说:“你认识这些纂文吗,读给我听听。”

冯保摇头:“不认识。”

朱翊钧诧异道:“那你怎么知道上面的内容?”

冯保笑而不语,因为他看过故宫的文物简介。陈炬替他回答道:“因为他读过韩愈的《石鼓歌》。”

“噢!回去我也读一读。”朱翊钧眼尖,一眼就看到最右侧的那面石鼓,“这个怎么和前面的不一样?”

几人跟随他来到最后那一面石鼓前,这面石鼓与其他不同,中间有个凹陷,上面还有两道裂痕,上面的文字也被磨去了大半,只余下若隐若现的四行。

朱翊钧一边打量,一边若有所思:“这是最特别的一个,应该有什么特殊意义吧?”

他指着中间的凹陷问道:“这是做什么用的?”

冯保说:“捣米。”

“啥?”

“捣米,就是把粮食放在里面,再用木棒捣成粉末。”

朱翊钧又指着那裂痕问道:“这又是做什么的?”

“磨刀。”

朱翊钧惊愕道:“是我想的那个磨刀吗?”

冯保点头:“是,就是字面意思的磨刀。”

朱翊钧蹙眉:“我以为是秦朝时期的一种祭祀仪式,想不到……”

想不到秦始皇的父祖辈这么有生活气息。

陈炬却道:“传说中,陈仓石鼓乱世隐,盛世出。宋朝仁宗皇帝以高官厚禄相许,令天下才德之士遍寻。”

冯保接着道:“凤翔知府司马池寻得九面石鼓,唯独缺少一面。私下遣工匠连夜做伪,献给仁宗,果然受到了仁宗的封赏。”

“司马池?”朱翊钧最近开始学习《资治通鉴》,问道,“和司马光什么关系?”

“正是司马光之父。”

朱翊钧又道:“张先生给我讲的故事中,改容听讲,受无逸图,说的正是仁宗皇帝,

最新小说: 仿生人会有数字爱情吗 重生之江林嘉树 我哥好像有点变态 结婚后被迫上热搜[娱乐圈] 包 养的关系 纯白爱恋+番外 醉歌行 八十年代公主纪事+番外 国家要我直播养白虎+番外 作为一名神助攻 让反派失业的一百种方法[穿书] 他的小暖星 红莲劫 男主他被老鸨拐跑了+番外 八十年代阮家小馆 穿进虐主文后(虫族) (综漫同人)我的弟弟们都不正常+番外 攻略小公主的三步骤+番外 别太弱,别招惹,宫女发怒能复国/权上无声+番外 被迫献身疯批弟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