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良丘古坊 (第1/2页)

“良丘古坊”其实是孙大海想给茶厂起的名字,可惜现在的工商系统没有那么开放,并不认可这样的起名方式。

茶厂的名称后缀为“茶厂”或“公司”都可以,但叫“古坊”人家就是不接受,孙大海也只能徒呼奈何。

当地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倒也好心,私下告诉前去办理申报手续的茶厂办事员,可以把名字改为“良丘古坊茶厂”。

这消息很快传到孙大海这边,他也无语了。最后他还是决定,就叫“良丘普洱茶厂”好了。“古坊”与“茶厂”合在一起是个什么鸟?实在有些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感觉。

不过,“良丘古坊”虽然没有成为茶厂的名字,但被孙大海安排人在全球进行注册。与之一起注册的,还有茶业公司自产茶叶的四个品牌:“良丘古韵”、“良丘古树”、“良丘野韵”以及“良丘野树”。

“良丘古坊”分特品和精品两个档次,每档都有生普、熟普两种,根据茶叶采摘时间,还有“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

良丘普洱茶厂自营时只收购最优质的新鲜茶叶,质量中等的都不要。

因为茶厂采用古法制茶,耗时耗力,成本很高,所以质量不够的茶叶,完全没有必要采用古法来制作。

收购到手的茶叶,茶厂还会再经过严格筛选,选出其中质量最好的那一小部分,用于制作为特品“良丘古坊”普洱茶。

剩余的茶叶就将制作为精品“良丘古坊”普洱茶。

新年过后,孙大海收到了高国庆亲自送来的几桶“良丘古坊”。

这些茶饼是茶厂收购附近茶农采摘下来的秋茶制作出来的,制成后又经过三个月的窖藏,将将才达到出厂的标准,就被他献宝似的送到了家中。

同时送来的,还有一些“良丘古韵”等四个系列的茶饼。良丘山的茶树还在优化和养护过程中,这些只是试制出来的,只有非常有限的一点点。

用茶厂职工的话说,“良丘古坊”只是干儿子,剩下那四个才是亲儿子。从茶叶质量到制作时的用心程度,都是以那四个品牌为最佳。

只可惜好事多磨,自家的茶叶还要等上几年,才能真正开始批量制作。

因为按照技术顾问陶教授给出的建议,良丘山上的那些茶树,如果想提高品质的话,必须要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优化和养护,并对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一些微调。

这是必须要做的,尤其是孙大海最为看重的那十几颗洼地古树,由于长时间无人打理,再不抓紧时间处理,只怕以后很难再生长出高质量的茶叶了。

这个过程持续时间将会长达数年之久,因此这几年,甚至在八十年代,都不要想着自产茶叶能够出现了。

不过,茶叶的事情并没有出乎孙大海的意料,当时在良丘山上,陶教授就告诉孙大海这个情况了。

现在出现的变化是在承包茶山上,严格地说,是镇政府希望茶业公司能够多承包几座茶山,主动开出了低价。

从镇口到良丘山的小路已经修好了,全长二十多公里的山路,总共花了近三十万人民币。

这样的路,当然不可能是常见的山区公路,根本不能通行汽车的。

这只是一条当地较为普遍的茶马道,只有一米多宽,用来走行人或是驮马的。

思茅地区就是山区,而且雨水大,土质松软,想修一条能够通行车辆的硬化公路,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也是极高的。

茶厂并没有过多的运输诉求,厂里已经养了好几匹滇马,足以完成茶叶的运输以及日常交通了。

而且茶厂在良丘山上和山下都新建了木屋,完全可以满足茶山工人工作所需。负责茶山的工人是分组工作的,每组在茶山工作两天,同时负责看护着茶树。

小路修好后,镇里找到高国庆,提出希望茶业公司能够多承包几座茶山,他们会给出最低的价格。

高国庆知道,经营这样的茶山,其实承包费或茶树的购买费并不多,修路的钱,以及人工费用才是大头。

在当地茶农只知道将新茶叶卖给国营茶厂,或将制成的茶饼、茶砖卖给当地国营土产公司收购站的时候,他们卖茶叶得到了那点钱,别说修路了,就是请免费帮工,都会觉得供人家吃饭是个负担。

镇上的干部就是看到茶业公司有钱,才给镇长提了这个建议。既然连路都修了,何不在沿线多承包几座茶山,这样对双方都好。

高国庆听到镇长的建议,也有些动心了。的确,大头公司都花出去了,多承包几座茶山,也没有什么。

镇里这样做,是为了承包款能多一点,政绩上也更加好看,但嘉华这边也可以得到实际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高国庆约上了几名有经验的茶农,从九月份开始,每周都抽出几天的时间,沿着新修的小路一路考察,直到一月中旬才完成考察工作,总共用时超过了三个多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果然在沿途又找出几座适合承包的山,并在一月底

最新小说: 姜荻 小白拯救计划 和同事相亲之后(1v1 双处 ) 海王兄妹今天掉馬了嗎?(骨科) 窥觑(母子乱伦) 美人难驯:世子的高枝不想攀 打开门,旧情人 驀然回首 霸总文医生网恋到真霸总 逢君 Life goes on 哪个gay没爱过直男 相敬如冰 捡破烂美人亲贴,总裁诱捕成瘾 通房丫鬟 团宠打工人:小少爷以为他万人嫌 死而复生后他们想让我安息 学神同桌他总装穷 药人(1V1,古风,高H) 是你说要装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