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是晋国的开国皇帝,被称为高祖,他的一生还是比较矛盾的,很多人对他的评价仅仅是看到了他后期和契丹勾结,给中原造成了巨大的祸患,还有他自甘堕落,对契丹称臣称儿等。
其实石敬瑭很多时候做出的决定那也只能算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后期他也曾经后悔过,但是那时候局势已经没有办法再挽回了,就算他是皇帝,那时候也没有后悔药卖了。
而对于石敬瑭也不能就凭一件事就把他的一生给否定掉,我们需要全面的了解一些这个在历史上比较矛盾,而且骂名颇多的人物。
石敬瑭是沙陀族,他的父亲一直辅助李克用和李存勖,屡立战功,也算是当时河东的一个大将,名气基本上和后来的周德威差不多,他的父亲最高当到了一个刺史,也算是一方豪强。
石敬瑭不是长子,而是第二个儿子,他小时候沉默寡言,很有气度,尤其是喜欢读兵法,他最崇拜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战国时期帮赵国力抗强秦的李牧,一个是东汉时期平定诸王叛乱的周亚夫。
年轻时候的石敬瑭第一次走入公众的视野是在河北争夺战和夹河苦战的时候,当时后梁的刘鄩和李存勖正在交战,刘鄩也算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大将,他出兵比较果断,打仗不按常理出牌,所以李存勖好几次都被刘鄩打得很惨。
有一次,刘鄩趁着李存勖这边还没有准备好,带着大军就杀了过来,李存勖猝不及防,一时间全军大乱,就在这个危急关头,我们的主角,石敬瑭出现了,她骑着马带着数十名护卫,冲杀在前,竟然阻挡住了刘鄩大军的攻势。
随后李存勖急忙重新整备人马后撤,而石敬瑭就是心甘情愿的留下来断后的,最终凭借英勇全身而退。
这一次战役李存勖对他的表现大为赞赏,据说还赐了他一块酥油饼吃,这在当时传为美谈,石敬瑭这个人也开始逐渐被大家所熟悉。
后来的夹河苦战,他曾经掩护过他的岳父李嗣源,再后来在胡柳坡之战中,大将周德威战死,石敬瑭也是勇为人先,聚拢人马再次重击了梁军,可以说居功至伟。
在夹河苦战之后,就是李嗣源带着大军奇袭恽州和汴州,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史书中记载的功绩大部分都是李从珂和李嗣源的,实际上石敬瑭在这里面也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石敬瑭不仅多次在危机中救下了李嗣源,而且在整个行动中多次成为急先锋,领兵打仗,十分勇猛。
只不过他这个人平时不爱说话,而且也不喜欢自夸,所以他的这些功劳以及他真实的能力知道的人比较少,虽然李嗣源在上报功劳的时候还是比较公平的,但是毕竟他的职位比较低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李存勖这一朝他并不是十分的显赫。
真正让石敬瑭大展拳脚,也就是开始重用石敬瑭的人,就是他的岳父李嗣源。
石敬瑭还没有发达的时候就在李嗣源手下干活,李嗣源很看好他,有时候人的际遇就是这么神奇,原本一名不文的穷小伙,一下子就成了李嗣源的女婿,虽然李嗣源当时也不是十分的厉害,但是地位比石敬瑭还是要高很多的。
我们之前再讲李嗣源的时候,也曾经提到,李嗣源平定张文礼叛乱的时候,被他的部下胁迫称帝为北皇帝,他的军营内发生了兵变。
当时李嗣源其实还不想造反,毕竟造反这个东西成本和风险都太大了,李嗣源不得不小心谨慎。
于是李嗣源就想着去洛阳找到李存勖那事情说清楚,李嗣源认为说清楚之后,他们还是好兄弟,这就显出了李嗣源的不明智,这个时候要是真的去找李存勖,那么李嗣源就是自投罗网,羊入虎口。
所以石敬瑭立刻就发对,他建议他的岳父大人赶紧进军洛阳,他很清楚,一旦李嗣源去了洛阳,李嗣源就完了,不管李嗣源是不是真的要造反,就凭他的部下兵变这件事李嗣源就能吃不了兜着走。
石敬瑭再给李嗣源详细的分析了利害之后,又主动请缨,要求带着三百骑兵奔驰汴州,算是先给李嗣源打个前站。
李嗣源听了石敬瑭的话,这才反应过来,急忙一路南下,收集兵马,最终这才成就了帝业,而石敬瑭自然也是水涨床高,被李嗣源重用。
在这后面,石敬瑭官运一路亨通,先是被授予陕州节度使,随后又成了六军诸卫副使,也就是李嗣源亲军的副统领,当时的正统领是李从荣,李从荣这个人做人不怎么滴,他和石敬瑭之间有矛盾,于是石敬瑭就把这个职务辞去了,他不想和李从荣牵扯的过深。
再后来,石敬瑭到了魏博,在魏博干了一段时间,因为契丹还经常骚扰边境,于是他就去了河东,掌控军政大权,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在这一段时期的石敬瑭,还是很受好评的,比如他能断案,虽然不能说是断案入神,但是也可以说得上是公正无私,很机智,处理了很多的疑难杂案。
有一次,一个小店的妇人和军士争执,告到官府,妇人说:“我在门外面晒了谷子,被他的马吃了很多。请大人明断,为小民做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