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 (第2/3页)

害留千年的典型了。

忽必烈虽然实力大减,本身却是盖世名将;吕文德虽然手握重兵,本身却菜得一逼。

吕布对此很感兴趣,真的想看他们互相打生打死,狗咬狗一嘴毛,于是没有选择继续出兵进攻荆襄。

他知道,外力的胁迫打击只会让二人暂弃前嫌,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现在摆在吕布面前的,有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老皇帝蒙哥。

吕布本打算杀了忽必烈,而后直接让蒙哥在假死梦境中结束自己的一生,一代英主,威震宇内,走得也很体面,到死都认为自己的江山将会得到很好的看顾,没有含恨而终,也算是不负他们这一场交情了。

蒙哥离去之后,等这江山改姓吕,他也会尽到身为君王的职责,汉人、蒙古人、帝国疆域内形形色色的人俱是他的子民,是他愿意一视同仁、为了保护他们而奋战的人。

然而,蒙哥曾说过,忽必烈不死,他死不瞑目,所以即便是死,他也要死在忽必烈后面。

那么问题来了,吕布陷入了沉思。

他现在该如何处理这位义父,是送他上路,还是送他上路呢?

【作者有话说】

老皇帝:终究是错付了

吕布杀父, 虽迟但到。

经历了之前的叛乱与动荡,整个蒙古大营宛如春耕时节的一块地,被底朝天地彻底犁了一片, 处处混乱不堪,惨不忍睹。

尤其是那几场天雷霹雳,更是将地面劈得坑坑洼洼, 满目疮痍。

幸好, 陈宫在制定计策时就想到了这一点,让吕布提前将一干辎重军备尽数撤走。

至于那些大体量之物, 仓促之间实在没法移动的, 也严密笼罩了一层避火材质,避免被天雷引燃。

吕布一面收拢重兵, 严明军法,迅速地稳定了上下人心。

一面昭告天下,广而传之:我蒙古帝国二王爷忽必烈,欲设局谋害圣上,幸而圣上得天庇佑, 气运所钟, 并未使其得逞。

当日,两方战士都是人云亦云地作战, 从头到尾, 稀里糊涂。

真正目睹事变发生当场的,其实只有王帐中人,要么死,要么已经被尽数控制了起来, 要么本来就是自己人。

真相到底如何, 全凭吕布一张嘴胡编乱造, 反正没人站出来质疑他。

吕布还在文书中强调,念忽必烈与当今圣上乃一母同胞,才华匪浅,故不吝特赦之。忽必烈若肯结束流亡生涯,回归本朝,同心效命,仍不失为帝国上将军也。

他特别不解,为啥给忽必烈这么好的待遇啊,难道不该是一纸必杀令,让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对此,陈宫微微一笑,作了回应:“若誓杀忽必烈,必然会有很多人出手保他。”

忽必烈面对死亡威胁,极有可能拼死一搏,倒向阿里不哥。

他在蒙哥大军中混了好些日子,探听消息无数,对吕布军队的虚实部署也知之甚详,这些信息将会极大地帮助阿里不哥进军。

阿里不哥也会觉得有利可图,捏着忽必烈,就等于拥有了一张可以和皇室分庭抗礼的牌,从而选择答应他。

阿里不哥:二哥,我难道是为了利益才保你?分明是因为你我兄弟情深,没想到你也有今天哈哈哈哈哈(扬眉吐气 jpeg)

这是陈宫极力避免出现的一种情况。

另一方面,即便一些原本置身局外者,譬如陆秀夫、张世杰的汉军,文天祥的文山军,也很有可能在此刻出手。

对他们来说,蒙古汗位纷争越乱,帝国内部就越有可能陷入分崩离析,江南地区重回稳定、恢复汉人江山的几率也就越大。

陈宫这么操作,等于是直接将冷冰冰的事实拍到了他们脸上。

别想了,忽必烈起不了那么大作用,他即便回来,这江山也乱不起来的,你们还是趁早断了心思吧!

眼下,忽必烈正在吕文德军中。

吕文德自从自立称王以来,地跨千余里,空弦数十万,占据荆襄,直抵南方沿岸。

若换到五代十国时期,大致就是南汉与楚政权的一部分,实力雄厚无比。

虽说这地盘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趁着吕布西行、蒙古大军内乱的时候趁机收复的,基本没打过什么真正的硬仗。

但架不住他运气好啊,兵多地广。

而且又是第一个称王的,天然就占了优势,开设了行政小朝廷,大封百官,又开设了新一年的独立科举,并于首府岳阳设立了育贤、培才二馆,专门招揽不愿入仕宋廷的各路人才。

就这般操作一通,居然还真挖到了不少沧海遗珠。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郑思肖,一位后来终身不仕元的遗民,擅画墨兰,亦工文字与兵法。

他这年不过二十岁,因为忧心国事,前往临安叩宫门怒斥贾似道,要求改新制除弊政,坚决抗元,反被贾似道乱棍打出。

郑思肖愤怒之下,拂袖而去,转头

最新小说: 炮灰美人他总在外貌焦虑 炮灰他又崩副本了 攻略反派后成为团宠 路人甲,但逼疯主角[快穿] 给毛茸茸当老婆[快穿] 团宠狼崽长出了狐狸尾巴 夫郎他乖巧又能干 睡火山 给神仙郎君冲喜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 焚风 善鸢鹿鸣 我靠当舔狗续命 未婚夫是万蛊之王 重回八零当军嫂,被纯情硬汉宠上天 短暂暧昧 吾天南星 眩光效应 重生后怀了前未婚夫的崽 我偷他信息素养你